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!

装备制造资讯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机械制造 >详情

新一中机械制造(生源流失,农村高中面临困境;“普职融通”,广安市探索出新路)

发布时间:2024-05-03 04:00:25 机械制造 694次 作者:装备制造资讯网

2007年,从镇上搬进市区,由于招考政策变化,华蓥市第一中学生源质量急剧滑坡。校长彭爱明回忆说,最“惨”的时候,本科上线不足10人。

新一中机械制造(生源流失,农村高中面临困境;“普职融通”,广安市探索出新路)

生源减少,质量滑坡,导致教师也不断流失。“留在这里教书的也觉得痛苦,感觉没有出路。”彭爱明说,师生都一样活得纠结,士气低落,招生更困难了。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。

万善职中校长高攀有过统计,学校有12%的学生是建档立卡户,40%是留守儿童,超19%是单亲家庭。如果不想办法多元化发展,不走普职融通道路,那么,这类家长更加不愿发力,学生也不想学,出路单一。对上述农村家庭学生而言,以后的路将越来越窄。

2014年开始,广安市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尝试办职业教育,“两条腿”走路。

华蓥一中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实操。文中教学图片场景均为该校。

2007年,从镇上搬进市区,由于招考政策变化,华蓥市第一中学生源质量急剧滑坡。校长彭爱明回忆说,最“惨”的时候,本科上线不足10人。

离开华蓥一中,驱车一个小时左右,来到武胜县的万善镇。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,沿着路走就能抵达万善职业中学。这所已经转型的农村中学,曾经同样为生存发愁。

最困难时,家长对学校和职教不认可,招生受阻,万善职中学生一度减少到只有100余人,但老师却有70多名。“生师比快赶上1:1了”,人心惶惶。

这是广安市县域高中(以县为主要单位和范围的普高和职高)面临的发展阵痛,也是我省县域高中发展困境的缩影。经济快速发展,城市化进程加快,城市规划与调整,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强,招考政策和办学思路变化,区域间的教育竞争,无不影响农村中学的发展。

“必须找到突破口求生存。”在广安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刘中平看来,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调整而改变和转型,是大势所趋。只有改革才能救自己,才能谋发展。

2014年开始,广安市部分普通高中学校(以下简称“普高”)尝试办职业教育,“两条腿”走路。随后,广安市依托教育部和四川省改革试点项目,支持区内学校的探索。中职学校向普高开放设备和场地,为在普高的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学籍并提供师资。

两类高中课程互选,学分互认,资源互通,学籍互转。几年过去,改革不但化解了普高的生源危机,多一条路的学生有了希望,精神面貌也为之一变。普高活了,学生升学和工作两不误,招生不愁同时也盘活了职教资源。

“再不想办法就办不下去了”

招生困难,生源堪忧,学生学习低迷

华蓥市有3所普通高中,两所公办一所民办。华蓥一中以前在华蓥市溪口镇,名为溪口中学,是实实在在的农村中学,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颇有区域影响力。

2007年,溪口镇中入城,更名。按理说,办学环境应该是更好了。但随着中考招生政策变化,广安市不再划片招生,有了更多选择的学生,逐年外流,包括但不限于去广安市市区、成都和绵阳等地上学。

华蓥市并不是人口大县,每年初中毕业生3000人左右,随着外流学生增多,到华蓥一中念书的越来越少。“加之错过了发展机遇,家长愈加不信任。”彭爱明说,那几年,家长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将子女送到一中来。

生源减少,质量滑坡,导致教师也不断流失。“留在这里教书的老师也觉得痛苦,感觉没有出路。”彭爱明说,师生都一样活得纠结,士气低落,招生更困难了。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。

武胜县万善职中的历史更加坎坷。1958年,万善中学建校,此后一度变为职业中学,一度又转为普高,随后又变为职高。“过去家长对职校认可度低,加上学校办学思路的调整,一段时间都快到关停状态了。”万善职中校长高攀说,学校始终在“难招生、难留住、难管理”的困境中苦苦挣扎。

“再不想办法就办不下去了。”彭爱明。

2011年,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省部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(以下简称“试验区”)。其中一项便是,教育部将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方面给与支持。

广安教育走上发展快车道,有了允许先行探索的空间。没过两年,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,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,为学生多样化选择、多路径成才搭建“立交桥”。

职业教育投入和职业院校招生数量都在增加。
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窗口期,抓住广安作为试验区的窗口期。2014年,华蓥一中率先在广安市革新突围,走普职融通道路,办综合高中。

眼见华蓥市的探索带来普高和职中的转机,武胜县坐不住了。

万善职中校长高攀有过统计,学校有12%的学生是建档立卡户,40%是留守儿童,超19%是单亲家庭。如果不想办法多元化发展,不走普职融通道路,那么,这类家长更加不愿发力,学生也不想学,出路单一。对上述农村家庭学生而言,以后的路将越来越窄。

“越早抓住机遇,越早改革谋发展,才越有奋斗的希望和目标。”高攀说。

万善职中与县内飞龙中学协作,将一部分职高生放在飞龙中学学习。通过普高招普职融通生,减少阻力,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元化选择。

生源不愁了。

建筑专业学生的测绘课

“学生成才有了新的道路”

依托部省改革项目支持,探索普职融通培养

过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对于工业基础不够雄厚的广安而言,比较困难。究其原因,一是广安的经济在全省一直处于中间水平,职业教育对车间、设备投入大,对财力是个考验;二是普高升学这条道路,无论是全市教育布局,还是对学校和家长,都是优先项。

“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与投入增加,两类高中协调发展的时机成熟了。”刘中平说,学校更是有了改革的意愿和探索。对于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而言,职业教育有助于就业和升学,而普高又可以利用其招生优势,融合发展走出低谷。

广安市教体局迅速回应学校,普高职成科的成立正是为了推动普职融通这项探索。以前管普高的科室和管职教、成人教育的科室各自为阵,“在新的环境下不利于支持学校的探索。”广安市教体局普高职成科科长周永宏说。

现在,从市到县都合并了两个科室,便于管理。办综合高中涉及普高和中职两类学籍,以及经费划拨的一系列问题。广安市及时上报教育厅,教育厅充分支持广安的探索,并组织相关处室会商研究。

2015年,广安市普职融通培养项目成功申报四川省第二批教育综合改革项目,在政策和经费上得到支持。加上省部共建试验区,有了改革依据,广安市大胆推广试点,华蓥市成为首批试点区域。

根据试点办法,广安市在招考政策上向职教倾斜,逐年扩大职教生招生比例,控制普高招生最低分数线。在小学、初中和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,职校场地、设备等资源向初高中免费开放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。鼓励普高与职高携手并进。

几年下来,中职学生不断增加。在普高,创造条件让有意愿的学生转学职教,学籍同时转到职校,但在本校学习。普高和职高结构持续优化。

华蓥一中试点一年后,有了效果和经验,开始招收纯中职班。同时,为了打消家长疑虑,继续开设转型实验班,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是否读中职。

采访时,高三(16)的王群瑶刚参加完技能高考回来,信心满满,“上本科应该没问题了。”高一时,她并没有想过要转职教。经过一年的接触和认识,加之自己跟不上普高学习要求,便决心转学。

“父母当时还不同意,因为他们缺乏了解。”王群瑶对父母讲,走职教的路反而有希望考上好的本科。父母毫不犹豫答应了。

“学生成才有了新的道路。”彭爱明说,数据和学生成功案例显而易见,现在招生都不用反复给家长讲社会发展形势和职业教育的好处了。

为了确保改革稳妥推进和规范管理,广安市规定普高学籍学生转中职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5%。

发展职教,头几年意味着“烧钱”,如此才能确保职教设施设备能跟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和需求。

启动改革试点以来,广安市平均每年到位中央和省上中职专项资金2000万元,加大投入,加快示范校建设,补齐短板,为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创造条件。其中,华蓥市总投入1.9亿,建设华蓥一中、职教中心教学用房和场馆等。

记者离开华蓥市职业中学(整合资源后的华蓥市职教中心设在该校)时,一批新设备刚好被拉进车间外,等待入室。

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操作课

“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变了”

拆除职校和普高办学围墙,互相支撑共谋发展

融通也体现在,中职生同样可以选择读普高。

武胜县飞龙中学曾经辉煌过,顶峰时学生有2000多人,但随着学生人数减少,大量教室、设备和教师空闲,与华蓥一中相似。武胜县开展普职融通项目后,未考上普高的学生,可以选择读普职融通班,学籍在万善职中,学习在飞龙中学,可以称为在普高读书的中职生。

目前,万善职中与飞龙中学联合招收普职融通学生约420人,包括中途由普高转入职教的。利用普高学校招生,这一方面壮大了万善职中的学生队伍,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后校舍一时不足的难题。

对飞龙中学而言,生源有了,老师有课上。计算机室空着,正好由相关专业中职生来填补。

根据试点办法,在普高的中职生,同样不交学费,享受国家财政补贴,这也大大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。在普高的职教生生均经费,由职校划拨给普高。这又解决了普高经费紧张导致的发展瓶颈。

普高和中职在师资、校舍、课程上也共享互助,长短互补。在普高,老师可以发挥学科优势,比如计算机教师。在中职,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实操,学习技能。

“普高老师在理论研究和综合能力上有优势,职校老师擅长操作。”高攀说,各尽其才,互相学习,老师们有劲了。

这几年万善职中通过引进与培训教师,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成王牌专业,每年吸引近500名学生就读。学生活跃在武胜县各类大型活动中,当志愿者,服务了地方经济。学校每年招生至少达到700人,还吸引邻县一些学生慕名前来就读。他们看中的正是普职融通。

最早试点的华蓥一中,已转危为安,迎来了自己蓬勃发展的时期。学校一方面利用华蓥职中的师资和场地,一方面也推动本校教师转型,并加紧添置设备。根据学生成才需要和社会需要,华蓥一中先后开设有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等6个专业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特长确定专业。

“每年都要添置几十万的设备。”彭爱明说,学校职教测绘仪器比建筑工地的还好。比起硬件环境的提升,在他看来,更可喜的是学校氛围的变化。“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变了。”

谭杰是华蓥一中的“双师型”教师,转型前他教化学,转型后教普通班化学和普职融通班农学课。2016年,刚接触普职融通班时,他并不看好,但一个月后他就打消了疑虑。

“职教班学生状态完全跟普通班是两个样。”谭杰对比两类班级,直观印象很明显。每天早上,值班时都能看到,职教生不用老师提醒,自己就做题和背诵,纪律都比普通班好。

谭杰认为,职教学生可以走高职单考,也可以参加对口高考,文化成绩要求相对降低,有了更多选择。退一步说,即使高考考不上,也学到了技能,有利于找工作,“提升空间大,学生看到了希望,自然愿意奋斗了。”

一旁的王群瑶低下头伸过脖子来打趣说,“你看嘛,掉头发好厉害嘛,我们累啊,但考前像打了鸡血似的。”

这部分学生的转变和学风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普通班学生,至少学校再不像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样子了。

学生学习状态转变,老师教书也得劲。谭杰通过自学和请教,自己组织编写职教学生练习资料,现在手里都有资料库了。他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学专家。

华蓥一中现在光中职生就已经达到1500人左右,每年走职教升入大学的人数大概在400人,升学率不断攀升。不少学生考入四川农业大学、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、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。普高生的本科上线人数去年也已经突破50人。

可眼见学校壮大,掌舵人彭爱明却有一丝隐忧。

按照现在的学籍管理,中职生和普高生属于两类性质不同的学生,学籍分属两类学校。虽然广安市在改革窗口期探索融通教育,但普职融通学生学籍仍然只有放在中职学校,带来招生和管理上的麻烦。“而且普高和职校都担心触碰政策和审查红线。”彭爱明说。

这些试点学校期待国家政策跟进,支持探索学校办成真正的综合高中,即可以同时注册两类学籍。如此,这项探索才能深入,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。

(本文中的职教、中职、职高,如未特别说明,均指中等职业教育或中等职业学校。)

农学专业学生的操作课

记者手记

去年在遂宁采访时,一所高中由于区位条件的变化而陷入发展困境,于是走普通高考、职教高考、艺体高考3条路,获得新生。

广安市的高中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而这,也可能是全省丘陵地区农村中学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。

教育有根本不变的,也有变化的。不变的是教给学生知识,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创造,也即学习和思考的能力;变化的是教学的形式与方法,以及随着社会发展的应时而迁。

面对困境,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去尝试,勇敢探索。记得几年前在广元市利州区采访,那里的乡村初中和小学面临学生萎缩的状况,于是其中14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联盟,资源共享,师资共用,活动联办,转变教育方式,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突破物理空间的封闭,成功突围。现在,联盟“领头羊”范家小学已经成为小而美的乡村教育全国典范。

广安市的部分学校同样迈出大胆探索的步伐,换一种思路办学,走普职融通道路,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,为学生成才提供多样化选择。广安市相关部门积极跟进,抓住了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时机,主动作为,深化改革,走在了全省两类高中协调发展的前列,为其他区县提供了经验和参考。

如文章所示,广安改革取得的成效是可喜的。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看,也只有留住了人才有一切。学校活了,也就留住了学生,留住了人才,这无论是对当地社会繁荣、还是经济发展、未来城市建设,都是强有力的保障。

当然,这项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广泛推广,还有赖于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管理创新,以打消基层办学者的后顾之忧。

我们期待更多农村学生因此受益、成功成才!

文:何文鑫鲁磊陈朝和

图:华蓥一中

编辑:何文鑫|责编:向颖|审核:刘磊

在这里,见证教育无限可能!

微信号:jydb1988

新浪微博:@教育导报1988

地址:成都市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608